正準備送孩子去讀國際學校的你,是不是也會有這些類似的疑問?學籍是很多選擇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和家長繞不開的話題。學籍之于學生,就相當于身份證之于我們一樣重要。而常規體制內的學生是不用擔心學籍問題的,只要正常入學讀書就行了。
但是,對于從體制內學校轉而去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說,則可能會面臨著沒有國內學籍的情況,這也正是很多家長們對學籍問題感到焦慮的原因。
就讀國際學校 究竟需不需要國內學籍呢?
“學籍”是某個孩子作為某所學校學生的身份,沒有學籍的學生,在系統中就不具有這種“學生身份”,從而可能導致學生無法辦理與學籍相關的各種管理服務業務,甚至影響升學。而通常來說,大部分國際學校都不會保留國內學籍,因為國外大學的錄取和入學主要看成績單和畢業證,中外學籍二選一即可。
所以,如果孩子選擇了就讀國際學校,便可以不需要國內學籍了。
孩子選擇國際學校就讀,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國際課程成績來申請國外大學,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國內高考升學的道路。而國外的絕大多數大學采用的是申請制,只要你能提供合格的申請材料(平時成績單、標準化考試成績等),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大學并不在意你所在國的學籍。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國內學籍對于申請國外大學幾乎是沒有影響的。而甚至有的時候,有國內學籍反而會增加學生申請國外大學的難度,因為如果有國內學籍,那么很多學生就會為了國內學籍,既要學習國際課程和出國考試課程,又要學習所有國內課程參加高中會考,時間緊張,精力分散。
但是,即使選擇就讀國際學校,也希望孩子能有國內學籍作為雙保險。
相較于選擇出國留學一條路的學生來說,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屬于國外和國內兩條路都想走的同學。而如果孩子沒有國內學籍的話,是不能以應屆生的身份報名參加高考的,只能以社會青年考生的身份報名參加。而即便以社會青年考生身份報名參加高考,也必須提供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證書或具有同等學歷。
因此,這部分家長更傾向于保留國內學籍,既參加高考又打算出國,做雙學籍準備。不過,這樣做雖然有雙保險和退路,但是孩子的學習壓力可能會很大,不僅要學習國外課程知識,還要學習國內課程知識,參加會考、高考等。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比只拿外國學籍的同學更辛苦,需要承受雙倍的壓力。
如果之前放棄了國內學籍之后想轉回體制內的學校怎么辦呢?
很多家長擔心國內學籍問題的一個很大原因是,如果孩子放棄國內學籍,在國際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國際課程,想要轉回體制內學習。那這個時候孩子又沒有國內學籍該怎么辦呢?是否會受到影響?
其實是不會的,在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常見問題及解答》中,有提到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入學和轉學的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后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因此,如果孩子想要再度轉回體制內學習是可以的,不存在沒有學籍不能入學的情況。家長們完全不必擔心選擇了國際課程,孩子就沒有退路了,國內的學籍是隨時可以轉回來的。相反,家長們更應該考慮的是究竟哪一種教學體系更適合自己的孩子,以避免來回調換體系帶來的適應時間和學習精力的浪費。
國外留學和國內升學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課程設置和體系完全不同,教學方式和節奏也不一樣。因此,對于學習一段時間國際課程后轉回體制內學習和做雙學籍準備這兩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是不提倡的。前者可能會比同齡人浪費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畢竟兩種體系課程不同,側重點不同,來回轉換可能會導致孩子學習跟不上進度;后者則會給孩子雙倍的壓力,最后的結果可能是雙向都不討好。
所以,我們只需要選擇其中一條適合的路,并堅定的走下去就可以了。如果選擇出國留學,那就不需要國內學籍了。如果要走國內高考,那國內學籍是需要的。當然,如果是還沒有想清楚,希望先在國際學校試試水,那么也不用糾結學籍問題,只需要考慮能否接受以此帶來的一些成本和代價就可以了。